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近日,中邮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邮基金”)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半年报显示,中邮基金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出现显著下滑。尽管公司运营承压,但高管薪酬依然被认为较高。

据悉,中邮基金关键管理人员2021年人均薪酬系212.66万元,2022年人均薪酬系210.28万元,2023年人均薪酬161.43万元,2024年上半年人均薪酬68.5万元。

“近三年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是逐年下降的。”中邮基金有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薪酬跟现有的形势和政策是相符的,不存在“天价高薪”的情形。

上半年营收1.7亿元

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中邮基金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滑34.78%;毛利率为78.12%,去年同期为76.8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9.8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78.79%;扣非净利润为1275.43万元,同比下滑69.26%。

从资产情况看,中邮基金在2024年期末,资产总计为25.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2%。不过,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0.98万元,同比大幅度降低92.86%。

官网资料称,中邮基金在公募基金、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上,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经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管理规模740.99亿元,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45.50亿元,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管理规模456.05亿元,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规模139.44亿元。

这意味着其公募基金业务的管理规模为601.55亿元。Wind统计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邮基金公募基金业务总管理规模为601.55亿元,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5位。与2015年挂牌新三板当年相比,规模从789.30亿元减少到601.55亿元,排名也从第29名下降到当前的第75名。

近十年管理规模变化(Wind数据截图)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邮基金共计管理55只公募基金,包括36只权益类产品(股票多空1只、偏股混合12只、偏债混合3只、灵活配置19只、增强指数1只)和19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短期纯债2只、中长期纯债7只、混合债券一级4只、混合债券二级2只、被动指数债券2只、货币市场型2只),此外还管理着34只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其中一对一主动管理产品17只,一对多主动管理产品17只。

不过,Wind数据显示,在中邮基金管理的基金产品中,多只基金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有的已缩减至2000万元以下。

据悉,中邮基金于2006年5月8日在北京成立,股东为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三井住友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公募基金如何留住人才

根据财报,2023年末,中邮基金有13名高管,而到了2024年中期,高管数量降低至12人。

同时,上半年,中邮基金的员工数量也在减少。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邮基金共有员工280人,而到了2024年9月11日,这一数字变为208人。

不过,从半年报看,上半年,中邮基金应付职工薪酬5405.77万元,占总资产比重2.08%,相较于去年4921.41万元上升了9.84%。

从高管薪酬看,中邮基金2023年年报信息显示,中邮基金9名关键管理人员(包含子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总和高达1452.95万元,人均薪酬达到161.43万元。

而到了2024年中报,中邮基金关键管理人员降至7人,半年薪酬总和为479.49万元,人均薪酬为68.5万元,若按此比例计算,全年薪酬大致为136.4万元,低于去年。

无独有偶,一些公募基金业绩不佳,高管薪酬却较高。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对于基金公司“高薪低产”现象的讨论。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基金行业中,“高薪低产”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基金经理或高管即便在基金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能领取高额薪酬。传统的薪酬体系可能过于依赖基金规模或管理费收入,而忽视了基金的实际业绩表现,导致基金经理的薪酬与投资者的利益脱节。对此,公司需要重新审视激励机制,因为不合理的薪酬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丧失投资者信任,影响公司运营。

基金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开出高薪,也是基金公司“留住”人才的方式。“但是目前的市场环境,大的基金公司留人都很难。”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基金公司该如何留住人才?有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首先要认识到行业投研人员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并通过有效管理,使近几年的投研人员离职率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或更低。其次,基金公司还要注重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始终坚持自主培养基金经理的策略,保证新人涌现的频率。让年轻的优秀基金经理不断出现,确保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性。另外,留住人才是关键,公募基金需鼓励基金经理发挥专长。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