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我要郑重说明,奥迪从来没有把这个项目当做试点,而是希望创造一个全新合作模式、对未来数十年产生深远影响的长期项目。如果遇到重大决策问题,我会直接向奥迪全球CEO高德诺先生汇报,以及时解决问题。”

9月2日,新车LOGO风波之后,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首次对外公开奥迪与上汽合作项目的最新进展。

宋斐明

不难看出,奥迪总部对奥迪上汽合作项目高度重视。目前,来自总部的50多名奥迪专家已入驻上海。这也是奥迪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在大众集团旗下品牌之外进行如此深入的合作。

四个月前的5月20日, 德国奥迪与上汽集团、上汽大众宣布已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本土合作。奥迪将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根据协议,双方将开发三款电动车,分别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

四个月后,有关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的全新电动车型将不会悬挂“奥迪四环LOGO”的传言,引发热议。

不过,9月2日当天,宋斐明并没有正面回应LOGO的传言。“虽然目前无法透露相关细节,但是当新车亮相时,大家一定会认同它是一款纯正的奥迪汽车。”

宋斐明告诉智库君,今年11月公布的新车将会非常接近量产车型,该车将在明年下半年正式上市。按照计划,奥迪上汽的产品将采用全新的设计。在第一款产品之后,后续奥迪上汽还将有两款纯电新车。其中一款是中大型SUV,而另一款是中大型轿车。

显然,在上汽奥迪项目进行的关键阶段,宋斐明希望对外传递的信号是——非常稳步、确切地说是快速推进。

的确,不仅奥迪等不起,上汽同样等不起。智库君认为,这是上汽集团和德国奥迪在中国电动智能化的“新世界”里,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中国速度

“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令人敬佩,这也意味着上汽和奥迪的合作也需要以中国速度向前推进。”宋斐明告诉智库君。

为了加快工作效率和研发速度,奥迪上汽项目采用了中德两支团队交替工作的模式。德国团队在德国时间工作时提出方案和建议后,中国团队在中国工作时间进行讨论和反馈,这样接力的模式使得项目几乎可以全天近乎24小时推进。

合作模式上,奥迪与上汽集团,上汽大众三方之间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与产业链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同时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奥迪产品。

宋斐明透露,奥迪上汽的合作车型会使用Momenta的技术,在智驾能力上达到L2++水平,对标新势力。不过,智驾的供应体系上,奥迪不会只保持一个合作伙伴。

“我们不仅与上汽集团合作,还会把中国科技创新生态圈中有价值的伙伴也吸纳到合作项目中来。”宋斐明表示,“华为和Momenta一样都是在中国本土成长非常迅猛的企业,我们也会予以格外的关注。”

在电池供应商的选择上,奥迪上汽的产品将会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且车型只聚焦在纯电领域,目前还没有生产插混或增程车型的计划。

“在价格定位上,我们的产品不只对标奔驰和宝马,蔚来、理想等等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参与价格战。”宋斐明强调,价格战只会损害品牌,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首先要有速度,跟上中国市场的速度。因此现阶段需要聚焦、专注。”宋斐明告诉智库君,正因如此,奥迪上汽的产品也不会出口,奥迪希望这些产品先在中国市场中打开局面,而后再去思考下一步。这可以避免奥迪的重心出现偏移。

在“新世界”中竞争与合作

今年3月,宋斐明与家人搬到上海,在上海居住的这6个月当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国车主对于汽车使用的偏好、想法与他之前所习惯的或者所熟知的很不一样,而中国社会与汽车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斐明称之为“新世界”。

“中国的社会发展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取得了非常大的变化和成就,发展速度尤为瞩目。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看到中国的汽车消费群体在日常用车与出行体验方便与欧美市场的确有很大不同。正是由于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催生了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发生的巨变。”

宋斐明强调,“尤其是在‘新世界’当中,虽然整个生态体系会发生改变,我们会变得更快,我们互联互通的能力会更强,我们数字化的运用场景会更多,AI运用的地方也会更多。但是在实现从A到B点的运输或者旅行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保持并且提升我们的情感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不同方面来保证人和车之间的情感维系。”

“我会高度关注这方面新的变化,也会高度关注其他造车新势力在内等其他车企,研究其推出的新想法或是新功能,是否适配我们的汽车。”宋斐明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日新月异,奥迪必须伸出手与竞争对手合作,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奥迪似乎找到了中国市场的“玩法”。通过竞合,奥迪希望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为产品带来最好的赋能。同时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希望不断吸纳优秀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创新的合作机制中。

至于南北奥迪之间的竞合关系,宋斐明也借机回应了二者间的差异性竞争。上汽奥迪不会引入PPE平台和相关产品。奥迪上汽的产品更关注高端智能层面,而奥迪一汽PPE平台产品则侧重高端电动豪华。因此,奥迪上汽共同研发的ADP平台将不会和PPE平台车型有重合的细分市场和目标群体。

最后一次证明自己

不可否认,奥迪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竞争加剧、市场份额萎缩、以及自身品牌力下滑的挑战。

不久前,智库君曾实探一汽奥迪北京某4S店。销售人员开门见山,“所有车型全部降价10万,具体还可以再谈。”这种感觉,着实拉低了奥迪以往的品牌调性,有一种“大甩卖”的即视感。

2024年上半年,奥迪集团在中国销售车辆32.04万辆,同比下滑1.9%。其中,销售主力一汽奥迪销售30.16万辆,上汽奥迪仅销售1.83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多款车型大幅优惠,但一汽奥迪2024年上半年,销量仅为24.49万辆,较上年同期的28.72万辆下降14.75%。

而且,从2024年4月开始,一汽奥迪销量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

实际上,奥迪不仅在拉大与宝马、奔驰的差距,而且也尚未形成与特斯拉、比亚迪、甚至蔚来、理想等竞争对手“叫板”的实力。

智库君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汽奥迪也应该放下若干年前由于“一汽反腐”停滞不前、奥迪无奈选择上汽之痛,全力以赴做强品牌与销量。当然有一个重要前提,一汽奥迪不能完全为了追去销量而以牺牲品牌为代价。

与奥迪在中国面临的挑战相同,上汽虽然具备打造高端品牌的技术底座,但是并没有成功的案例。背靠上汽大厂,还有张江高科、阿里巴巴的投资,上汽智己尽管顶着上汽集团“一号工程”的光环诞生,但这位“富二代”成立两年多来接连不断的营销失利和销量折戟,都让上汽高端品牌的梦想“黯然失色”。

显然,上汽集团,也需要在上汽奥迪项目上,证明自己高端化的实力。不仅如此,曾经“生不逢时”的上汽奥迪项目,在上汽全新管理层的加持下,也许会迎来曙光。

此刻,上汽奥迪全新的合作模式对于双方来说,意义重大。“在中国的高端豪华汽车市场中,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奥迪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而奥迪上汽的合作项目不只是一个试验田,而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合作机制,这或许对奥迪乃至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未来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宋斐明所言。

显然,上汽奥迪未来的出路肯定不再依靠引进的奥迪车型,更多要靠与上汽联合开发的新车型。有了奥迪团队合作品质和相对的开发自由度,或许上汽奥迪能走出合资品牌该有的样子,更彻底地响应中国市场用户需求,这就是机会,但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